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中医政策,传播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和新动态,为中医医疗、教学 、科研服务。内容注重中医特色,注重学术质量,注重时代气息;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出版部门: 《江苏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39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630/R

邮发代号: 28-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6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235.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江苏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江苏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97X
  • 国内刊号:32-16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江苏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7期文章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6例

    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立新 刊期: 2010- 07

  • 刃针治疗鹅足滑囊炎78例

    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笔者用刃针治疗鹅足滑囊炎7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昌 刊期: 2010- 07

  • 祛湿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体会

    慢性肾衰竭湿浊为患广泛存在,并随着疾病发展而渐加重.湿浊多缘于阳虚,反之又戕害正气;湿浊肆逆,可致多脏腑损伤.治疗时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或淡渗通泄,或芳香化湿,或通腑泄浊与活血化瘀等治法同用,注意保护正气,顾护津液,勿过用通腑攻伐太过,宜峻药缓用以平为期.......

    作者:吕新华;王兴华 刊期: 2010- 07

  • 袁士良·加味温胆汤

    方名:加味温胆汤组成:川连5g,炒陈皮6g,云茯苓10g,姜半夏10g,炒枳壳6g,姜竹茹6g,酸枣仁30g,川芎6g,肥知母6g,淮小麦30g,生龙骨30g,炙甘草6g.......

    作者: 刊期: 2010- 07

  • 张小龙·十味复律汤

    方名:十味复律汤组成:太子参12g,当归10g,炙甘草10g,酸枣仁12g,生白芍15g,龙眼肉10g,仙鹤草3g,紫贝齿30g,郁金10g,远志5g.......

    作者: 刊期: 2010- 07

  • 基于古代文献浅析胃癌相关病证患者的体质特点

    通过对古代有关胃癌相关病证的文献学习,体会到胃癌患者的发病是在脏腑虚弱的基础上,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为基本特征,逐步发展复合有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因此,在临床辨治过程中,应注意兼顾体质特点,对阳虚、气虚、脾胃虚寒等体质特征明显的患者,重视温补脾肾法的应用.......

    作者:张向农;王学芬;王娟萍;权隆芳 刊期: 2010- 07

  • 近10年哮喘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及所用中药的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哮喘中医证型及发作期、缓解期分布规律,并研究哮喘用药规律.方法:借鉴统计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现代文献进行研究,统一信息录入标准,采用SPSS17.0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哮喘常见证型从大到小以痰浊阻肺、肺肾气虚、痰热蕴肺等23个证型居多;发作期以痰浊阻肺较多,缓解期以肺肾气虚较多;中药频数由高到低以甘草、麻黄、杏仁、半夏等32味药较多.结论:治疗哮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应结合临床进一步......

    作者:杨春华;高振;李风森;徐丹;杨剑 刊期: 2010- 07

  • 中药标本馆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探讨

    建设与管理好中药标本馆关键在于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标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标本馆设计与标本陈列,体现科学性、实用性;重视标本更新,改进标本制作和养护方法;重视数字化建设,加强标本利用,提高管理水平;重视发挥中药标本馆多样性作用,实现更大社会效益.......

    作者:程友斌;杨茹;陈昕;顾明华 刊期: 2010- 07

  • 中西医结合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一大批有志之士经过50多年的艰难探索,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教育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当今的教育将更加注重社会需求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教育改革,要找准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明确中西医结合教育的理念与目标;进一步完善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层次;加强教材建设;合理课程设置;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力量建设等.总之,中西医结合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

    作者:谢立群;魏睦新 刊期: 2010- 07

  • 古砚微凹聚墨多——《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推介

    初次听说这本书,是去年秋季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厅召开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王国辰社长把他作为总主编的一套精美的推荐给了我.......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10-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