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中医政策,传播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和新动态,为中医医疗、教学 、科研服务。内容注重中医特色,注重学术质量,注重时代气息;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出版部门: 《江苏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39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630/R

邮发代号: 28-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6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235.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江苏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江苏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97X
  • 国内刊号:32-16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江苏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岳仁宋治疗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者验案1则

    笔者有幸目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岳仁宋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1例自觉发热而体温测量正常者,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彩虹;岳仁宋 刊期: 2014- 04

  • 赵申祥诊治慢性肾功能不全验案3则

    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衰竭,是各种肾脏病和(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发展到晚期所出现的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严重症候群[1]。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合理的运用中医药治疗,能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的微循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赵申祥主任医师是宣汉县名老中医,从事中医诊治工作40余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积......

    作者:罗立;李仪 刊期: 2014- 04

  • 金保方运用二至地黄汤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血证验案5则

    二至地黄汤,由二至丸与六味地黄汤合方而成。二至丸中女贞子味甘苦平,补肝肾,泻相火;墨旱莲味甘酸凉,滋肝肾,凉血热,药味虽少,补而不腻,实为妙方。六味地黄汤功效滋补肝肾,三补三泻,专治肝肾阴虚,兼夹虚火上炎,阴不内守之疾,实乃治疗肾虚之主剂[1]。临床用于治疗血精,每获良效。金保方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特聘专家,曾先后师从中、西医男科学专家徐福松、黄宇烽教授学习......

    作者:林树栋;王志强;孙大林;张新东;金保方 刊期: 2014- 04

  • 严隽陶应用《内经》理论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病案1则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以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其中膝骨关节炎(KOA)是常见的一种。西医疗法多为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理疗,严重者给予局部封闭甚者手术治疗等,但一般损伤和副反应较大,多数患者难以坚持或拒绝接受治疗。严隽陶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

    作者:郭艳明 刊期: 2014- 04

  • 基于脏腑阴阳立论之慢性脾胃病膏方辨治验案4则

    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属阴,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胃属阳,乃阳明燥土之腑,性喜润而恶燥,胃不仅需要阳气的温煦蒸化,也需要脾脏阴液的滋养濡润。两者密切配合,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方能共同完成受纳水谷、运化气血、转输精微的气血生化之源功能[1]。吾师陈意教授擅长运用《内经》阴阳学说进补膏方[2],颜德馨教授擅从阴阳辨治脾胃病[3],故临床上......

    作者:江松平;祝智宇 刊期: 2014- 04

  • 针灸为主治疗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为一侧发病或一侧痊愈后另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极少见。笔者在2012年10月运用针灸为主治愈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嘉;诸晓英 刊期: 2014- 04

  • 甘露消毒丹合方治疗小儿湿热病证验案3则

    甘露消毒丹是叶天士所创,全方由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石菖蒲、黄芩、连翘、浙贝母、射干、薄荷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之效,用于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正如王孟英《温热经纬》所言:“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无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小儿湿热病证常由外感引起,表现为发热、颐肿咽痛、汗出、渴不欲饮、胸闷、腹胀、食欲下降、小便短赤,甚则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现将笔者临床使用......

    作者:夏桂选;左加成 刊期: 2014- 04

  • 浅析恽铁樵论黄苔主积在肠

    民国名医恽铁樵在其著作《病理杂谈》中提出“有积必有黄苔,积在肠而不在胃”的观点。恽氏认为舌苔与胃肠紧密衔接,胃肠的病变必然会在舌苔上有所体现。舌上无薄苔,味蕾粒粒起耸,为胃停积过多;舌苔厚且黄,有积在肠。苔黄可攻,苔不黄不可攻。即积在肠可攻,积在胃不可攻。......

    作者:于志峰 刊期: 2014- 04

  • 心血管疾病“异病同治”规律探讨

    宗气即为心气之源泉。在病理过程中,宗气不足往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有表现,它早出现并且贯穿始终,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机。“以补为功,以通为用”是心血管疾病“异病同治”的基础。运用补虚通阳为主的方剂作为基础,随证加减,符合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共同特点,对多种心血管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充分验证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这也为寻求适于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了思路。......

    作者:郑娴;郭晓东;王铁铮 刊期: 2014- 04

  • 从大肠“体阳用阴”理论探讨便秘的辨治思路

    宗吴鞠通《医医病书》大肠“体阳用阴”理论,探讨了大肠体阳、用阴蕴义及其对便秘的治疗指导。指出便秘因大肠体阳而致者,宜通达阳气,或补气,或行气,或泄热,或散寒;因用阴而致者,注重理阴,或滋阴,或养血,或活血。......

    作者:郭永胜;张思超 刊期: 201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