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中医政策,传播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和新动态,为中医医疗、教学 、科研服务。内容注重中医特色,注重学术质量,注重时代气息;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出版部门: 《江苏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39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630/R

邮发代号: 28-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6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235.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江苏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江苏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97X
  • 国内刊号:32-163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江苏中医药杂志2015年第9期文章
  • “水郁折之”“析”辩

    梳理“水郁折之”之相关阐述,系统回顾“水郁”内涵、成因、临床表现、病位、病机,整理历代医家对“水郁折之”之法的临床应用。指出水郁之病重在水寒郁滞,水郁的治疗“水郁折之”应理解为“水郁析之”。即水郁应“分而析之”,通过扶阳、实土、分利、疏散的方法,使体内被郁之阴寒之邪外出,以治水郁。......

    作者:王传池;胡镜清;方锐;许伟明;吴朦;刘刃 刊期: 2015- 09

  • 三伏贴理论源流及现代运用探析

    三伏贴是一种中医传统的治未病疗法,近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三伏贴的中医理论源流深远,三伏贴敷具有严格的时间操作要求和运用范围。现代研究对传统三伏贴敷的理论和机理做了进一步阐释,三伏贴敷的运用范围也得到的延伸和推广,但是严格遵循和掌握传统三伏贴敷的操作要求和深刻精髓仍是值得重视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恰当合理地研究和发展三伏贴敷的理论和运用,对继承发展三伏贴敷这一传统的治未病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林玉芳;沈卫东 刊期: 2015- 09

  • 蚤休复方对TNBS诱导炎症性肠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蚤休复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BD)实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蚤休复方组,后3组应用TNBS诱导建立小鼠IBD模型。造模同时柳氮磺吡啶组、蚤休复方组分别给予0.5g/kg柳氮磺吡啶10g/kg蚤休复方提取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28d。实验终点时分析小鼠存活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重量/长度比......

    作者:王卯;陈玉根;杨柏霖;王琼;周锦勇;吴静 刊期: 2015- 09

  • 痤疮灵颗粒及其拆方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明中药复方痤疮灵颗粒的主要作用药味,阐明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选取雄性金黄地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痤疮灵全方组、清热解毒组、凉血活血组、辛温散结组、阳性药物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痤疮灵全方或拆方、螺内酯混悬液灌胃,共4周。治疗后观察金黄地鼠侧腹部皮脂腺斑大小变化,并于光镜下观察皮脂腺斑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各给药组地鼠治疗后皮脂腺斑面积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P<0.01),全方组、清热......

    作者:朱萍萍;陈力 刊期: 2015- 09

  • 何焕荣辨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撷菁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焕荣主任中医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独到疗效。在病因认识上,以感染为标,土虚为本;在病机特点上,初病在经,以气病为主,而久病入络,则由气及血以瘀常见;在治疗上,病证结合,以通为法,做到脾胃同治、肝脾同治、气血同治,使气机平衡,同时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朱惠萍 刊期: 2015- 09

  • 刘伟胜“补肾培元”法治疗晚期肺癌的证治探讨

    肺癌的复发转移是导致其终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手术及放化疗手段,乃至新生的分子靶向、生物免疫仍有局限的一面。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晚期肺癌和抑制转移方面,因其客观的疗效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也被称作恶性肿瘤治疗的第五驾马车。在复杂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刘伟胜教授“补肾培元”法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肺癌晚期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其证治规律,探索其疗效机制,可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作者:刘鹏;李柳宁 刊期: 2015- 09

  • 唐蜀华辨治冠心病的临床思路

    唐蜀华教授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阴虚为本,瘀热为标”,治疗以“养阴活血,清热解毒”为法,方以“黄芪生脉饮”、自拟“芦黄颗粒”加减。并介绍了特殊类型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病机特点是以“阴寒”及“风邪”为主,治疗上应以温阳及祛风通络活血为主。......

    作者:范群丽 刊期: 2015- 09

  • 朱德增诊治感冒后咳嗽的经验

    朱德增教授认为感冒后咳嗽以感受风邪为主,不同发病季节,患者体质差异,可兼夹寒、热、燥、湿之邪为病,治疗以疏风宣散为主,兼以清热解毒、辛温散寒、生津润燥、化湿祛痰之法,升降并用,宣敛并施,以恢复肺洁净之性,宣降之功。......

    作者:马昌平;陆检英;方洁 刊期: 2015- 09

  • 顾锡镇治疗神经科疾病之用药特点

    顾锡镇主任业医三十载,学验俱丰,治疗出血性中风常用凉血散瘀法,治疗失眠运用疏肝清心法,治疗痹证多加用虫类药物,治疗头痛注意顾护脾胃。临床验之,多获佳效。......

    作者:蔡峻 刊期: 2015- 09

  • 丁义江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经验

    研究表明,慢性便秘的主要中医证型之一为脾肾阳虚型。丁义江教授对于脾肾阳虚型便秘的诊疗经验丰富,认为本病以脾肾阳虚为本,继发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导致大肠传导失司,糟粕排出不畅。在治疗方面以温阳通便为治疗大法,随证加减,配合运用针灸、生物反馈治疗仪,反对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

    作者:朱勇 刊期: 2015- 09